“感谢学校对我的关注,为我定制了精细的就业帮扶计划,让我实现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天津职业大学2021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小浦,因幼时疾病导致肢体和语言双重障碍,在学校的帮助下,即将成为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某残疾人双创园的一名员工。这仅是天津职业大学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兜底服务以来众多事例中的一例。
为帮助毕业生就业,天津职业大学多措并举,形成“有温度、讲精度、拓广度、重深度”的就业工作模式,建立以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为重点,顶岗实习教师为辅助的一支有温度的就业服务队伍,实施“化整为零、任务分解、包干到人”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线上、线下个性化咨询,全天候不断线、不打烊的就业服务格局。截至目前,2021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13%,其中毕业留津率为54.11%。
学校主动出击、广泛联络,邀请近百家重点企业入校对接,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达4000余个,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提供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比近6:1。就业服务从“云端”到“线下”,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广度”,依托“天职就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毕业生只需线上提交电子材料就可办理就业手续。学校还针对不同就业去向的毕业生,简化网签操作流程,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针对困难学生,我们本着‘一生一策’原则,让就业工作不仅有温度,还要有深度。”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校对1426名困难毕业生及229名少数民族毕业生均建立了工作台账,分配了具体帮扶教师,一对一详细记录学生情况、就业困难类型、帮扶措施等基本信息,做到底数清、需求清、举措清、进展清,让每一个学子都能实现毕业即就业。
本报记者 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