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绿色包装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生态,共享绿色包装发展新成果。在中国包装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教育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要求,12月6-8日,由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江南大学及我校共同牵头组建的全国绿色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天津召开。
12月6日晚,共同体召开了“全国绿色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筹备会暨第一届一次理事会”,会议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主持。
首先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韩雪山,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何冰,江南大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飞,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分别代表中国包装联合会及共同体牵头单位致辞。然后,会议审议通过《全国绿色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同时全票选举通过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组成,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当选常务副理事长,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副院长牟信妮当选秘书长。随后,会议讨论确定《全国绿色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2025年工作规划》及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最后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何冰代表全国绿色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单位作总结发言。
12月7日,全国绿色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由我校副校长刘石英主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德元,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韩雪山、副会长王利,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宋奎运,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冰,江南大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飞,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钱善华,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天津包装技术协会会长赵桂元,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主任徐炜峰等领导及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和产业上下游企业有关负责人和嘉宾,共计二百余位代表出席成立大会,共同见证全国绿色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韩雪山对共同体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作为共同体指导单位,中包联将进一步利用好在包装领域的专业服务优势与资源整合优势,与各方共同探索绿色包装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促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宋奎运代表共同体发起单位对与会嘉宾及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中国包装作为理事长单位,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江南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共同牵头,联合院校、企业及协会,实现政行企校“多方联动”,以“开放”汇合作之心,以“共享”赋发展之能,以“协同”聚创新之势,以“共赢”促融合之力,努力构建包装行业产教融合新生态。
江南大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飞表示,江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将积极发挥本科院校优势,协同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拓展就业创新创业服务模式,构建“全程化”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激励体系。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首先向各位领导与各单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共同体的成立有利于汇聚多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职业院校将在开展思政育人、师资团队、培养体系、资源装备、实训基地、研发中心、继续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希望各理事单位认真履职,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同体也会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和支撑,和大家共同开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会议论坛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德元做了题为《中国塑料污染治理政策解读及发展趋势分析》的报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工程师赵凯进行了题为《基于EPR的快递物流绿色包装政策研究》报告,同济大学教授杜欢政做了题为《包装绿色化体系构建》报告,及其他诸位行业龙头企业专家进行了近20个报告分享,内容丰富、充实、深刻、受用,受到与会人员广泛好评,为共同体未来工作提供指导。
12月8日下午,参会领导、嘉宾代表参观了我校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以及学校工匠馆,近距离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办学情况及办学特色,对我校包装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未来共同体建设充满信心。
全国绿色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旨在协同包装行业组织、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促进包装行业产教高度匹配,推广行业高质发展,也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首批参与建设单位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家成员单位。共同体成立后,将在所有成员单位的共同推动下,深耕绿色包装行业,共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对接包装工业低碳绿色化、包装安全化、数字智能化发展需求,发挥协同创新功能,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多元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快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和企业需求相适应高匹配,在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做出特色和样板,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包装强国战略做出积极贡献!(来源: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