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职要闻 - 正文

天职要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思政小课堂和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以校团委“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为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红旗渠精神永飘扬” “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校院两级共青团、“青马工程”第六期“工匠精神实践营”学员及校级团属学生组织成员代表等4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7月7日,实践队出发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课教研室贠雅娟老师为即将开启的红旗渠实践之旅进行了红旗渠精神的初步介绍。以红旗渠的建造起因、过程、影响为脉络,介绍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的孕育产生背景,并为同学们留下了思考问题:历经一甲子,为什么红旗渠精神在今天依然历久弥新,激励全中国?

7月9日至12日,实践队的师生在“定叫山河换新装”的歌声中,乘坐大巴车前往河南省林州市,“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如期举行。历经八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同学们亲身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在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旧物、一段段往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眼前。沿着红旗渠蜿蜒的渠道攀向“青年洞”,看到太行山峭壁上一锤一钎的印迹,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除险队员们腰系大绳飞荡在悬崖峭壁上的艰险、“铁姑娘”们双手扶钎的豪迈、青年突击队抢干大干的热情、建设大军们露宿山洞工地的惊险。在晚上进行的现场思政课中,贠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总结了在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定叫山河换新装”决心下,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怎样战胜贫瘠的物质条件,最终修建起“人工天河”,彻底解决“千年旱魔”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实践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在课堂上无法想象的艰险、困苦与决心,也真正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含义,红旗渠带给林县人民的,不仅仅是水,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

实践队的师生还来到了河南省级精准扶贫村—庙荒村、河南省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止方村、安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下里街村进行实践学习,亲身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州人民在党的带领下,继承发扬红旗渠精神,村村“旧貌换新颜”巨大变化。看到村口的红绿灯、现代农业园中不断转动的种植设备、在村里悠闲垂钓的游客,同学们又一次亲眼见证了在红旗渠精神的推动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给林州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实践活动即将结束时,同学们激动地表示,本次“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生动、鲜活、有效,他们寻找到了老师在活动开始前提出问题的答案。红旗渠精神为什么在今天依然历久弥新,激励全中国?是因为尽管不同时代有不一样的困难,但解决困难需要的精神力量却是不变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他们将把本次活动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深植内心,带回学校,传播给更多的同学,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发扬红旗渠精神,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工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校团委)

关闭窗口
滚动搜索
联系方式